同學們午安,我是洧杰老師

在準備進入團隊開發前,想先和你們說,「你們真的做得超棒🌟

從去年第三~四季,我在設計這門課程的時候,有陸續拜訪了許多軟體公司,蠻多公司都和我反饋,希望初階到中階的軟體工程師,也能具備些商業思維的通識底子

其實談到這裡我都覺得有些奇怪,那不是產品、專案經理該負責的工作嗎?為什麼需要淪為希望工程師也要具備這個知識?

後來我再追問下去背後的原因,才發現原來大部分的情況是:

  1. 有時候專案經理可能有自己技術的狹隘,希望工程師也提供視角回饋意見,共同找出最完美的方案
  2. 工程師不會檔需求,只會一昧照單全收,但最後才發現邏輯不合理,進入反覆修改地獄輪迴
  3. 對商業邏輯沒有足夠瞭解,就直接進開發,有些細節容易想得不夠透徹,也同時進入重構地獄

所以為什麼前半段,專題教練要讓你們構思題目,目的也就是從這過程中,充分瞭解一個軟體產品開發出來的歷程

這樣未來在進入到產品團隊公司時,你才能將在這裡學到的經驗,快速結合到團隊上,並有效達到跨部門溝通

例如當你在面試時問到:

Q:你工作會時常跟行銷、產品部門,討論產品可行性,之前工作經驗有接觸過這些窗口嗎?

A:之前待的是接案、傳產公司所以這部分比較沒有,但我之前有跟其他開發者一起做 side project,有從最初期的 user story 來收斂開發範圍,並有繪製線稿圖、流程、泳道圖確保商業流程可行性。也有擬定前後端 API 協作流程來追蹤開發進度。

因為自己有做過一個產品,所以覺得這段的經驗可以運用到貴公司上

Q:當 PM 丟給你需求時,你會如何評估系統可行性?

A:我會先評估 PM 規劃的內容是否符合邏輯,若必要時也會繪製流程、泳道圖跟 PM 釐清雙方共識,避免重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