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囉,我是切版直播班的卡斯伯老師

這是「專題班」專屬的週報,每週我會花點時間跟大家分享:

40 歲大壽

今年暑假是我的 40 歲大壽,與 3x 會有很大的不同感受,畢竟在數值上也跨到下一個位數。生日的前幾天,團隊還買了壽桃來祝賀(?),雖然看起來是來鬧的東西,不過意外的不難吃。

image.png

掌握的技能樹

四十歲這年,雖然還沒有感受到不惑,但一路走來也掌握了不少職業技能,本篇文章就跟大家分享我會了什麼,又是什麼原因掌握的。

美術 / 設計師時期

從國中開始,我就一直有在學習繪畫,一直到大三左右都是維持在相關的領域,繪畫雖然不屬於群體最厲害的那一個,但就表現都是維持中上(所謂的 pr75 吧),這個位階是屬於表現不差,但如果要得獎的話就還是要靠點運氣。因為美術領域中,活動都是上百人參與,然後選其中的前幾名頒發獎勵(pr99),所以我得獎數並不多,將近十年的時間也就兩、三個可以說說嘴。

後來,因為純美術太難達到 pr99,所以求學階段就開始轉戰設計領域,設計我認為優勢在於求學期間就能開始賺錢。以我來說,運氣好的時候,一個學期大概就能賺將近 20 萬(接案 + 得獎)。

程式語言 - 轉換跑道中

後來就跟大家知道的差不多,因為在設計領域覺得長期發展薪資較難以突破,所以在研究所後期就改研究 Flash 的 ActionScript(與 JavaScript 概念接近)。

而當時的資源較不多,雖然學起來很辛苦,不過相對的學完以後找工作是相對容易的,當時我投的履歷,基本上有面試都會上,不過就新人價就是了(10y ago, 30k 上下) 😂。

轉職軟體工程師

後來,就靠著與大家提過的一些方法,如持續寫文、參與社群等等,就從原本的中小企業轉換到大公司,職稱也從網頁設計師轉成了 “軟體工程師”。

軟體工程師就不會特別區分所謂的前端、後端,也就是接觸的任務會越來越廣泛,不過在公司中,大多還是把我的專業放在前端上。不過後來也就不會特別侷限自己,公司提供的資源算是廣泛(有後端工程師可以問、又有獨立的 Data Center),期間就陸續掌握了後端、雲服務還有其他等等的開發知識。

學習投資

前面幾段,都是過去有分享過的知識,不過本篇文的重點應該會從這邊開始。

到大企業以後,我其實接收到很多不同的 “觀念衝擊”,有次主管跟我在路上閒聊,問我:「你覺得應該要工作到幾歲」,對我來說,因為隨著人口老化,每個人應該都要像日本、新加坡一樣,一直工作到自己都無法工作為止。

但主管又問到「工作到老,是因為興趣還是因為錢呢?」,就我的背景來說,算真正的純白手起家(pr10 ~ 20左右吧,負債約 50 萬起手),所以我會認為要持續工作才能有收入,畢竟所謂的退休太遙遠又遙不可及。

與主管後來的對話,讓我開始知道投資的重要性,大意是人不應該為了賺錢工作一輩子,以他來說光靠投資就足以過生活了,而工作是讓自己的生活感到滿足;而後他又跟我分享了基本的計算方式,如果投資的成長率為 7%,只要十年資產就能翻倍,也就是如果我投資了 100 萬那麼在十年後能夠成長成 200 萬,但我們不太可能只有維持一百萬在投資,而是每年都會持續的投入。

後來,我才知道在大公司裡面,有在穩定投資的人數是非常多的,這段時間我也拉出公式,了解自己在每一個階段應該要達到多少資產,讓自己不是只為了錢錢工作。

補充:

我未來沒有打算開投資課(至少就這幾年我認為自己是不夠格的),也沒有打算跟大家推薦哪一個標的,但就在大公司所學到的理財知識,還是會建議大家重視自己的財務狀況,讓自己每一天都盡可能過得更輕鬆自在一些。

學習廣告投放與數據追蹤

在大公司的後期,我開始經營六角學院,不同的工作型態讓我的觀念受到兩次衝擊,一個是對於財務的理財投資觀念,另一個則是廣告行銷與數據追蹤。

我在美術設計課程中,有基礎接觸過廣告相關知識,但真正顛覆觀念的不是廣告本身,而是廣告背後的數據追蹤

絕大部分的人來說,都會是生活在自己的同溫層之中,在超出自己同溫層以後,就會對於他人的價值觀無法理解。這句話雖然大家都懂,但對於自己同溫層有多厚,還有超過同溫層以外的世界有多大就難以拿捏。

以前我也是相信價值觀與我相近的人應該會很多吧?比如說大部分人吃飯應該都只花 100 元一餐、吃布丁會舔封膜等等(剛出社會的時候,我跟我女朋友是兩個人一餐外食花費 100 ~ 150 元 → 沒唬爛)。

但直到接觸到廣告之後,才知道現實與自己想像有很多的不同。在數位廣告投放中,有一個概念稱作為 Growth Hacker(成長駭客),簡單來說就是透過數據追蹤的方式,不斷優化及找出每個階段的問題,達到最終的成效轉換。

image.png

所以以我們來說,就會透過不同顏色、外觀的按鈕,來測試哪一種成效較佳(A/B Test),也會嘗試使用不同的廣告素材來分析怎樣的廣告是有效的。

相對原本在判斷事物上,就會捨去主觀的 “我認為”,改成使用客觀數據來證明結果,並且可以發現許多事物都可以使用數據來進行佐證(所以說,跟工程師說話很累),舉例來說:普遍大家喜歡深色或淺色、有沒有結婚與廣告成效的影響、每位助教可負擔的學生比、每一個學員問題的成本價格…。

跟大家分享一個數據,你覺得當一個人看了六角學院廣告以後,大概多久以後會決定下單註冊呢?

學習如何當一個公司創辦人

隨著六角學院的業務越來越多,我開始難以兼顧在公司上班以及另外的六角業務,而後就與洧杰討論誰當負責人,在幾秒鐘的討論後就下了決定,由我離職創公司當負責人(我忘了是什麼原因😆)。

費用管理:

我很清楚 “我沒有了固定收入”。在公司上班最大的好處,就是只要公司活著, 99.9% 的機率下個月就會有 $$ 可以領,很好去推敲這個月可以花多少、存多少,如果想買 iPhone 換個手機,會需要存幾個月的薪水等等。

自己創辦公司雖然可以發薪水給自己,但那終究都像是從自己的左手拿錢到自己右手一樣,所以在有了公司以後,都要更仔細的去了解每項支出、收入。而雖然控制支出是好事,但過於緊縮則會影響到公司的長期擴張,如何良好的規劃長期商業支出收入(半年、一年以上)就是一個耗費精神的議題。

勞基法、健保等:

針對於怎樣 坑員工 在合理的情況下如何符合勞基法有一定的了解,例如現在很多軟體公司為追求員工自由,會開放遠端工作、不需打卡等政策,但其實雇主需要明確**紀錄員工出勤時間,**這時候我們就會研究折衷的方案,既不會增加負擔,也能滿足一定的彈性。

各項稅務:

有了公司以後,最明顯的就是需要開發票、繳稅,其中營業稅還算好理解,就是每一期扣掉進貨的費用乘以 5% 繳給政府就好了 👌。不過另一個營所稅就是足以讓人頭大的部分,需要認識書審、查帳等各種流程的差異,還有選擇書審下的稅務級距該選擇哪一個(級距越低稅金越低,但相對的容易被國稅局請喝茶),光營所稅的計算方式,我就花了很長的時間…然後還是無法完全理解。

因此每年的五月繳稅後,我審核完款項通常會直接回家「靜一靜…」。

image.png

更多的可能性

我們除了線上培訓單位以外,也有線下的培訓營,在線下的培訓營

在線下的培訓營中,我們主要是作為教練的角色提供學員們學習方向與建議,另外也會引導他們製作專題,在這之中我主要輔導的是設計組,以最近與同學們的談話中,就引用了在我人生中所掌握的各項技能。

  1. 設計與 HTML、CSS 的關係:在學生設計的每個區塊,我都會用 HTML 與 CSS 的可執行性,來說明該區塊是否合理,在引導的過程中,也會要求學習基本的切版技巧。
  2. 設計配色:這週給予學員們的作業,是透過單色、雙色、多色來完成一個頁面設計(已經有框架),而就算是單色,每一個按鈕都有其意義,我就會依據設計理論來與同學探討該如何規劃(Material Design)。
  3. 數據追蹤:有位學員的受眾較為特別,整體設計不符合設計規範,但是美感是足夠的,也因為他的受眾較為特別,我就會提到:「以這種案例來說,不應該強求符合設計規範,因為規範通常是符合大部分受眾的主流行為,而特別的受眾,應該重新透過數據追蹤,了解該設計是否符合市場需求」
  4. 文案撰寫:有同學問到如果他們想將網站外包給設計公司,那麼內容該如何規劃呢?這部分我也有給予系統性的引導,最簡單的概念就是把它想成 “上台簡報”,整個網頁由上而下需要有相對應的關係,常見的結構依序為:引起興趣、說明問題、解決方案、帶入產品、產品解決的方式、相關佐證、群眾回饋、CallToAction…。
  5. 最小 MVP:接下來也有團隊製作到專題,他們的時間真的有限,這時我就會提到商業上,通常會以 MVP (Minimum Viable Product: 最小可行性產品)為優先,將服務的主要流程先完成,而非次要流程(說得很簡單,但實際執行時,很多人還是會先想做支線)。
  6. 求職建議:有學員獲得一間與前公司領域相似的面試機會,他不太確定該如何展示(擔心過度暴露前公司資訊),這時我會建議:「認為與商業上有任何牽扯的部分,就提到與前公司還有保密協定,不便透露太多為由即可」,這樣的優點在於徵才公司會覺得是重視機密,不會隨意洩露的人才。

所以在不斷探索的人生旅途上,只能說每次的機遇都會學到不同的事物,而這些都不斷衝擊人生觀。也沒有人知道轉換跑道會發生什麼事,但就如同知名機動戰士駕駛員 - 蘇萊塔・墨丘利所說:「逃走只會得到一樣東西,前進的話就能得到兩樣東西。

我們沒辦法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,但不斷的探索就能獲得更多的機會。

專題進度

作業繳交截止時間快到了,大家可以先專注在課程上喔~

主要活動行程如下:

日期 發布頻道位置 內容
8/28, 8/31 每日活動 程式助教

學習進度安排

專題已經開始,本週雖然沒有安排新的進度,還是盡可能提前繳交作業,學習進度可以參考學習進度文件

另外,專題部分也可開始推進,如果有任何專題上的問題,可以詢問專題教練喔。

練技術 - 第六週主線任務 30 小時 8/28(三) - Bootstrap 5 - Bootstrap 最實用的工具 - 元件- Bootstrap 5 - Bootstrap 與神奇的 Sass 8/9(五) 開放第六週主線任務前往任務系統領取任務
練技術 - 第七週主線任務 2.5 小時 8/28(三) - GSAP 動畫效果 8/16(五) 開放第七週主線任務前往任務系統領取任務
練技術 - 第八週主線任務 30 小時 9/4(三) - 2022 Tailwind 直播錄影回顧(可選,非必看) 8/23(五) 開放第八週主線任務前往任務系統領取任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