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囉,我是切版直播班的卡斯伯老師

這是「專題班」專屬的週報,每週我會花點時間跟大家分享:

最近在 Thread 上流行自我介紹,所以我也來…

Untitled

鴻海辦公室,陽台視野挺不錯的

轉換跑道的意外收穫

其實我還挺慶幸自己很早就投入技職學習(高職),讓我有更多的時間摸索什麼是喜歡、什麼是不喜歡。因為有很多時間摸索,讓我更清楚一個職業需要哪些技能,還有一個技能最終大概可以成長到什麼高度,還有更重要的是提早嘗試 “轉換跑道”。

從我的學習經歷來說,我至少投入在美術學習約十年的時間(因為我是從國中在學畫了),雖然我的繪畫、設計能力不到頂標,但也是有一定的水準,學習的過程中也是得過不少獎項以及靠這個技能賺了不少錢(設計在求學階段我認為算不錯賺,半學年有個十多萬的紀錄)。

十年的經歷對於不少人來說也算不少了,許多人在擁有這麼常的經歷遇到轉換跑的時,不免會想到「這些年的投入不是白費了」、「新領域真的比原本更好嗎?」,我不能跟大家說絕對的答案,但就我的體驗來說,我看到了許多不同的世界,甚至是世界的另一面。

另一面的世界

什麼是世界的另一面呢?我們生活在一個自己同溫層的環境,身邊的人雖然跟自己有所落差,但價值觀還算是接近的。每個人可能跟觀念不合的長輩、政治立場有所衝突的人相處過,那確實是屬於不同價值觀;但有另一種是跟你不會起衝突,甚至你會羨慕那樣的思考模式,會對你的思維有正面衝擊的,這我就稱為世界的另一面。

就我的經驗來說,設計師很重視幾個觀念,例如:自身的創作、品牌、著作權等等的概念,因此我在過去所學的過程就會有以下習慣:

不過在軟體開發中則是講求共享,開發過程中可以使用他人寫好的函式庫,也鼓勵分享自己的創作、知識給予他人,甚至允許他人直接使用(不牽扯商業問題情況下,在設計中叫做瓢竊、軟體開發叫做分享)。

在鼓勵分享的概念下,我感受自身的成長越來越快速,可以從他人的創作中進行學習,也可以透過分享更加確認自己所學是正確的。

除此之外,我還體會到很多不同價值觀的事情,例如:

過去的同學中,也有許多人混得不錯,有的自己開文青咖啡廳、也有當畫家,也有在學校當正職老師等。

不過換個跑道其實也是一個選項,讓我看見另一個不同的領域,專題班的許多同學們相信有許多也是從其他領域轉換過來。這個過程中不管是好是壞,都請盡可能去多觀察,或許可以看到你過去沒有見過的事物 👍。

專題進度 - 進行專題分組

這週的活動與上一週接近,主要活動行程如下:

日期 發布頻道位置 內容
揪團 (~7/31) 專題 x 組(論壇) 想當主揪的同學,可以開始發文揪團
揪團 (~7/31) 專題 x 組(論壇) 若揪團成功,請 tag 泇吟專題教練,泇吟會協助指派專題教練
7/31, 8/3 每日活動 程式助教

補充說明:

  1. 揪團成功後,教練會與您約破冰會議,介紹里程碑流程
  2. 7/31 揪團申請截止,還沒找到組員一起做專題的話, 7/31 後會由六角分組
  3. ✨ 重要:大家盡量可以在 8/11 前完成要提交設計的線稿圖頁面

學習進度安排

專題已經開始,本週雖然沒有安排新的進度,還是盡可能提前繳交作業,學習進度可以參考學習進度文件

另外,專題部分也可開始推進,如果有任何專題上的問題,可以詢問專題教練喔。

做專題 - 2. 題目確認 3 小時 8/4(日) - 發想主題 - 觀看影片後,組員間發想要做五大主題的哪一個題目-7/13(六)~8/11(日) 由專題教練引導,進行此里程碑任務
練技術 - 第三週主線任務 25 小時 8/4(日) - 第三週 RWD 直播錄影 - 上半部- 第三週 RWD 直播錄影 - 下半部 7/5(五) 開放第三週主線任務前往任務系統領取任務可跟【做專題 - 3. 網站地圖、流程圖、線稿圖】任務進度同時進行